救命收藏!毒蛇咬伤后,这几步操作关乎生死
发布时间:2025-07-06 09:51:01来源:
随着气温升高,蛇类活动日益频繁,毒蛇咬伤事件进入高发期。毒蛇咬伤不仅给伤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一旦遭遇毒蛇咬伤,该如何正确应对,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被毒蛇咬伤后的正确急救步骤
- 保持冷静,减少活动:被毒蛇咬伤后,保持冷静至关重要。慌乱和剧烈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毒液在体内迅速扩散,加重中毒症状。若肢体被咬伤,应尽量将伤肢制动,避免大幅度动作,并将其放低至心脏水平以下,减缓血液循环速度,降低毒液扩散至全身的风险。
- 记住毒蛇特征,远离危险:不要试图捕捉或追打毒蛇,以免遭受二次攻击。尽可能仔细地观察并记住毒蛇的特征,如蛇头形状、蛇体颜色、斑纹样式等,若条件允许,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留存致伤蛇的清晰照片。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毒蛇种类、选择针对性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在完成观察和拍照后,立即远离毒蛇,转移到安全地带。
- 科学绑扎,清洗伤口:在伤肢近心端 5 - 10 厘米处,可使用鞋带、布条、领带等柔软物品进行绑扎。绑扎时注意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每 30 分钟需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但需注意,对于血液毒类蛇(如五步蛇、竹叶青)咬伤,若早期肿胀不明显可短暂绑扎,一旦出现明显肿胀,则严禁绑扎,以免加重出血。
在户外,应尽快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过程中可轻轻挤压伤口周围,促使浅表毒素排出。也可使用拔火罐、吸奶器等作为负压吸引装置向外排毒,但切勿用嘴吸毒,口腔黏膜可能吸收毒素,导致施救者中毒。
- 快速送医,获取解药:完成现场初步处理后,需立即前往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送医途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颠簸,减少毒液在体内的扩散。到达医院后,及时向医生描述毒蛇特征或出示拍摄的照片,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蛇种,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伤后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有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毒蛇的种类与毒素特点
- 神经毒类: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属于神经毒类毒蛇。这类毒蛇咬伤后,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常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因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银环蛇多分布于华南地区,其通体黑白相间的环纹是显著特征,毒性强烈,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神经毒素发作迅速,危险性极高。
- 血液毒类: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分泌血液毒素。此类毒素会破坏人体血液系统,引发伤口流血不止、皮肤紫癜、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五步蛇头部呈三角形,背部有菱形斑纹,常见于丘陵山区。被血液毒类毒蛇咬伤后,伤口及周围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瘀斑等症状,病情发展较快,需及时救治。
- 细胞毒类:眼镜蛇、眼镜王蛇等毒蛇的毒素属于细胞毒。咬伤后,局部组织会迅速坏死、溃烂,若治疗不及时,可能面临截肢风险。眼镜蛇颈部皮褶展开时可见眼镜状斑纹,多活动于丘陵地带。细胞毒不仅对局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引发全身症状,治疗过程较为复杂。
- 混合毒类:特殊种类的毒蛇如眼镜王蛇、五步蛇等,会分泌混合毒素,对人体造成多重损害,既影响神经系统,又破坏血液系统和局部组织,中毒症状更为复杂,救治难度也更大。
抗蛇毒血清:毒蛇咬伤救治的关键药物
抗蛇毒血清免疫球蛋白(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切实有效的药物,其使用主要遵守早期用药、同种专一、异种联合三项原则。早期用药即在被咬伤后尽快使用抗蛇毒血清,一般咬伤后 1 - 2 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能最大程度中和毒素,降低毒素对人体的损害。同种专一指针对不同种类的毒蛇,需使用相应种类的抗蛇毒血清,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若无法确定毒蛇种类或存在多种毒蛇咬伤的可能,则可能需要采用异种联合的方式,联合使用多种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由于抗蛇毒血清生产工艺复杂、保质期短,且需根据地区蛇种差异储备,获取有时并非易事。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以下渠道寻找抗蛇毒血清:我国大部分省级及重点蛇咬伤地区的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基地通常储备有抗蛇毒血清;还可通过企业的微信小程序(如赛伦 100 蛇伤救治)获取蛇伤就医指导,并搜索到就近储备有抗蛇毒血清的医疗机构;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官网发布了我国抗蛇毒血清的品种、规格和获取方式,如有疑问还可拨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咨询热线(010 - 83132345)进行询问 。
预防毒蛇咬伤的实用方法
- 户外防护 “五要五不要”
- 五要:在户外活动时,要穿着长袖长裤、高帮鞋,避免裸露四肢,减少被蛇咬伤的机会;携带登山杖或木棍,行走时用其敲打地面,通过声音 “打草惊蛇”,提前驱赶毒蛇;进入草丛、树林等蛇类易出没的区域前,先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再进入;尽量避开荫蔽潮湿的草丛、柴垛、乱石堆等毒蛇喜欢栖息的地方;提前了解并记住当地蛇伤救治医院电话及血清储备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 五不要:避免夜间独自进入蛇类活动区域,夜间光线不佳,难以察觉毒蛇,增加了被咬伤的风险;不要徒手翻动石块、草丛,以防惊扰隐藏其中的毒蛇;切勿捕捉或追打蛇类,大多数情况下,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主动挑衅易引发攻击;不在蛇类栖息地露营,选择安全、开阔、干燥的地方搭建营地;避免酒后进入山区,饮酒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遇到毒蛇时难以做出正确应对。
- 家庭与社区防范措施:定期清理房屋周围的杂草、乱石,减少蛇类的栖息场所;在庭院周围撒布硫磺、雄黄等驱蛇物质,但需注意雄黄对部分毒蛇效果有限;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教导他们识别毒蛇,避免接触陌生蛇类;农村地区可在粮仓、禽舍等处设置防蛇围栏,防止毒蛇进入。
毒蛇咬伤事件在夏季时有发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预防方法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救命指南牢记于心,并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在面对毒蛇威胁时,能够冷静应对,保障生命安全。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