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睡觉时开风扇比空调更健康?2025 年 6 月 “科学” 流言榜发布

发布时间:2025-07-01 10:18:07来源:
“睡前多吃碳水就能快速入睡”“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让人发胖”“阴天没阳光,就不用防晒了”“睡觉时开风扇比空调更健康”……6 月 30 日发布的 2025 年 6 月 “科学” 流言榜,对近期这些 “科学” 流言进行了辟谣。

每月 “科学” 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睡前多吃碳水就能快速入睡?

流言称,很多人吃完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后,会出现犯困的现象,也就是 “晕碳”,因此,睡前多吃点碳水食物有助于快速入睡。

对此,相关领域专家介绍,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容易造成误导。碳水化合物对睡眠的影响是复杂的。首先,碳水化合物通过对血糖的影响来影响睡眠,不同的碳水化合物会呈现出相反的结果。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甜点和精制糖类食物,可能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高糖类食物进入体内后,血糖水平会迅速上升,随后胰岛素的大量分泌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这种血糖波动容易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尤其是在夜间,可能会使人处于焦虑、饥饿的状态,从而影响睡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摄入高糖类食物后,深度睡眠的比例下降,夜间醒来的次数增加,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已经存在代谢问题或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

而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麦、全谷物和糙米,则可能对睡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类食物消化吸收较慢,能够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夜间血糖稳定性对于优质睡眠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避免身体因低血糖或胰岛素过度波动而被唤醒,从而支持更长时间的深度睡眠。其次,碳水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促进褪黑素与血清素的合成来促进睡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人在吃了面条、米饭后会出现 “晕碳” 昏睡,这本质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频繁的餐后嗜睡可能意味着我们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适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出现 “晕碳” 的情况,也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最近压力过大或者太缺觉了。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碳水摄入、调整进食顺序、饭后适当运动等方法来缓解不适。

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让人发胖?

流言称,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让人发胖,日常摄入量需要控制。植物油做菜不需要太注意控制用量。

相关领域专家表示,某一种食物会不会让人发胖,主要看其能量的含量。同等重量的动物油与植物油所含能量几乎一致,因此,在摄入量相同的前提下,两者导致人发胖的 “能力” 并无本质差异,并不存在哪种油 “更容易让人发胖” 的说法。

动物油(如猪油、牛油)因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香气浓郁),在烹饪中更易赋予食物醇厚的风味,让人食欲大增,不自觉过量进食。而 “吃得多” 才是导致能量过剩、诱发肥胖的关键因素。很多人误以为植物油不会让人发胖,因此在使用时不注意控制用量。实际上,过度摄入植物油,同样会因能量蓄积引发肥胖。

阴天没阳光,就不用防晒了?

流言称,阴天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就不用涂抹防晒霜了。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晒伤、老化和黑色素沉积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波长不同,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分为 UVA、UVB 和 UVC。其中 UVA 波长最长,为 320—400 纳米,能量较低,95% 以上能穿透大气层,可直达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晒黑,且作用具有累积性。UVB 波长中等,为 290—320 纳米,但能量较高,大部分会被臭氧层吸收,仅约 10% 能到达地面,是导致皮肤晒伤和色素沉着的主要原因。UVC 波长最短,为 100—290 纳米,几乎完全被臭氧层吸收,无法到达地面。即便在阴天,云层对紫外线的遮挡也有限,尤其是 UVA 仍可穿透云层,因此需要做好防晒。

睡觉时开风扇比空调更健康?

流言称,炎炎夏日,整晚开着空调睡觉可能会得 “空调病”,所以夜里吹风扇睡觉比开空调更健康。

对此,相关领域专家介绍,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当气温过高,特别是超过人体正常适应环境的时候,要及时果断开空调,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更要及时开空调。如果不能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增加疾病加重的风险。专家建议,夏天白天将空调温度设置在 26℃,晚上可以设置在 28℃,既省电环保,体感也舒适。

直系亲属之间直接输血更好?

俗话说 “血浓于水”,流言称,直系亲属间血液匹配度最高,紧急情况下直接输血,副作用最小。

相关领域专家介绍,直系亲属之间直接输血存在诸多医学风险。在临床或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直系亲属之间并非不能输血,而是不能直接输血。由于直系亲属的基因相似度较高,当供血者的血液输入受血者体内后,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因为与受血者免疫细胞的差异较小,不易被受血者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和清除,这些免疫细胞便可能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增殖。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将受血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 “外来物” 进行攻击,引发发热、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严重症状,这一现象被称为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该病致死率极高,一旦发生,治疗难度极大。所以,即便是直系亲属相互输血,也需要在输血前将血液通过射线照射杀死有活性的淋巴细胞。此外,直系亲属间输血还可能引发免疫排斥反应。例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这种反应会致使红细胞破裂,进而使受血者出现高热、寒战、心悸等严重症状。由于直系亲属之间抗原差异较小,受血者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识别血液中潜藏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HIV 等,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尿液里有泡沫,就是肾不好?

流言称,如果尿液里出现泡沫,说明肾脏有问题,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相关领域专家介绍,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泡沫尿是指排尿时尿液表面产生大量的白色泡沫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泡沫尿通常是由排尿过急、高蛋白饮食或晨起尿液浓缩等因素导致的,其特点是泡沫尿气泡大且在短时内自行消散,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就诊。病理性泡沫尿则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其特点是泡沫细密,长时间不消散,有时还可能伴有异味或其他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诊。总之,偶然发现尿液泡沫多不用过度担心。但若发现泡沫尿的频率增加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是最稳妥的选择。

酒精处理伤口越疼,消毒就越彻底?

流言称,消毒伤口用酒精最好,而且伤口越疼,表明消毒越彻底。

当出现外伤时,很多人习惯用酒精消毒伤口,甚至认为 “伤口越疼,消毒就越彻底”,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医用酒精确实是非常好的消毒剂,有效消毒浓度为 75%,低了高了都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但是,医用酒精也是 “敌我不分” 的消毒液,不仅会杀灭伤口里的病原微生物,还会破坏伤口处的健康组织细胞,进而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瘢痕形成。医用酒精适用于无破损的皮肤消毒,比如手术前的术区消毒、日常生活中的手消毒等。对于伤口的消毒,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医用碘伏消毒液,其优点是对创面刺激性小、杀菌效率高。

苦瓜是 “天然胰岛素”?

流言称,常有人说 “多吃苦瓜,效果胜过二甲双胍”,因为苦瓜是 “天然胰岛素”,平时多吃能降血糖。

相关领域专家介绍,苦瓜是典型的低 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是糖尿病人的友好食材。苦瓜提取物对血糖调节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现有临床证据尚不足以支持能对人体产生显著降糖效果。更重要的是,虽然一些研究表明,苦瓜中含有的苦瓜苷和多肽,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但实验中用到的都是高浓度的提取物或苦瓜粉胶囊,而日常饮食中的苦瓜摄入量远达不到实验所用提取物的浓度,降糖效果微乎其微。不过,糖尿病患者可以将苦瓜作为一种饮食上的辅助手段。苦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 C、矿物质钾、叶酸含量都很丰富,膳食纤维的含量为 2.8 克每 100 克,是黄瓜的近 3 倍。单纯依靠吃某一种食材降血糖是不靠谱的,要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遵医嘱服药,没有所谓的 “天然降糖食物”。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